3月29日,在传统节日寒食节与清明节到来之际,食品科学学院在易班学生工作站“一站式”学生拓荒社区举办“‘艾’上春天,只此青绿”周末文化节活动,活动邀请校烹饪协会到场指导,共吸引各学院本研学生、自然体验营营员90余人参加。
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。流传千年,青团的文化意义仍然不减。将艾草汁拌进糯米里做成团子,再包裹进各种馅料,一个个青团就此诞生。绿色的艾草代表春天的来到,又代表美好的降临。
活动伊始,心理专干林河晨介绍了此次活动的主要流程,拿出早已采摘来的新鲜艾草,向同学们介绍了艾草的种类、食用药用价值以及青团的历史、制作方法。同学们纷纷摩拳擦掌、大显身手,捻青,加粉,和面、做馅……分工合作,认真制作,一个个青团就此成型。蒸熟后的青团越发圆滚,被同学们争相品赏。咬一口艾草青团,绵糯细腻;细细品尝它的滋味,清淡香甜。淡淡的是艾草香气,浓浓的是祝福情谊。古人怀着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,将美味包裹。同学们怀着对传统的崇敬,将传统继承。
活动结束后,同学们还将做好的青团送给宿管阿姨叔叔和保卫处工作人员,以感谢他们为同学、学校辛勤的付出,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也能享受到这一传统美食。
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制作青团的乐趣,也在品味传承千年的食品文化精粹的同时追忆先贤,感受历史的厚重,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认同。